(1000 字以内) 一、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师指导 1.课程的组织形式 数控技术中心用于实训教学的机床 (1)分组教学 实训教学采取小组制,一个班级分为10个组,按40位学生计算,根据自愿、合理调配的原则组成小组;教师3-4人,每个教师完成一个项目的教学指导。 (2)教师指导流程如下图: (2)教学方式
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
2.教师指导方法(1)学生所学的只是虽然多是“间接知识”,采用“发现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新发现”的感觉,有“新发展”的自信心,通过模拟生产的工艺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动手和创新能力。 为此,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只设定题目,学生自己拟定方案,教师对没有学过的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自己学习来发现问题、掌握原理,实现目的。上述教学方法使大多数学生能够用自主、探索的方法学习,从中所受的效益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就业质量。 (2)“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除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提出曲型课题,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将理论和实际相统一,如在进行每个课题的教学时,教师不是直接讲授课题的内容和传授知识,而是首先对课题提出要求,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设计方案,这样做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实际教学结果。 (3)“项目推进”式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师生互动性和学生的自信心。如将每个课题按照“制定工艺路线——编程——模拟仿真——调试、修改——作品加工”的项目体系进行,每个课题之间又互相穿插、由浅入深,依次进行下去,最终达到课程标准。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学生既经历了真刀真枪的操练,又降低了教学成本,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课题的选择来源于生产实际,教师指导学生经过一定的课题训练后,直接加工该车间的产品,学生在第一时间认识了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真实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做到了真题真做。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举例 (1)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 教学理念:将课程按项目形式贯穿起来,由浅入深,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根据课题需要将理论融于实践教学之中,够用为度,学生完成所有项目的学习就完成了本门课程的学习,达到同工种的高级工水平。 使用目的:通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学时,改善实训环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 实施过程:将课程体系化分为数控编程基础、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削与加工中心编程及操作及自动编程及操作四大项目,每个项目包含若干课题。打破了原有的按课程授课的课程体系,将每个课题按照实际生产工作流程设计,建立“制定工艺路线——编程——模拟仿真——调试、修改——产品加工”的项目体系。 实施效果:这种教学方法避免了学生在学习加工时已经忘记了工艺、编程的知识,使授课过程更贴近实际、系统性更强,有利于学生吸收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组、扩展教学内容 教学理念:考虑到学生就业的需要,在学习华中数控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学院少量的FANUC系统设备和模拟仿真软件进行多系统教学,达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作用。 使用目的:随着数控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系统的多样化及功能的不断扩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扩大信息量。 实施过程:结合我院数控技术中心的实际,教学内容上以华中世纪星(HNC-21M)系统、FANUC系统为主线,同时涵盖SIEMENS系统,按照项目推进教学体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从手动编程到自动编程,机床操作到对程序的执行、校验、调试和加工,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个课题以项目任务的目的和要求导入,然后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通过对课题的分析、编程及实际上机加工校验,最后通过考核达到课题要求,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数控机床加工的全过程。 实施效果: 通过内容的重组,加大了实训实际操作加工校验的课时,并在实训、实际操作的内容上,注意了技术性、综合性与探索性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培养。 (3)“讲、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绝大多数的教学内容以项目推进的形式进行,以实习车间作为主教学场地,教师根据课题的要求一边分析设计方案,一边穿插讲授必需的理论,同时进行操作,克服了教学中讲到后面忘了前面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用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指导,做到师生互动,并以课题事例为主线,从工艺分析、数字处理、图形构建、编制程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施过程:教师给出项目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然后在计算机上对自己的程序进行仿真演练,然后到数控机床上校验,发现问题,启发学生去分析解决,进行修改、调试后再校验,最终加工出实物作品。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编程与仿真演练、机床操作与实际加工校验相结合,对每个课题均采用这种方式,一杆子插到底,然后进行下课题的学习,逐渐深入,循序渐进。 实施效果:通过采用编程、计算机仿真演练、加工校验、修改调试、加工的方法,即“讲、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理论学得懂,程序会编制,机床能操作、程序会校验调试、工件会加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项目推进”教学模式 —特色课程模式 教学理念:以项目推进的教学模式,可以使课程更加连贯、流畅,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加工的全过程,增加就业的自信心。 使用目的:以项目为主线,以生产工艺流程设计课程流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引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实施过程:将每个课题按照实际生产工作流程设计,建立“制定工艺路线——编程——模拟仿真——调试、修改——产品加工”的项目体系,每个项目包含若干课题,每个课题以问题提出,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教师指导。 实施效果:通过“项目推进”教学,避免了学生在学习加工时已经忘记了工艺、编程的知识,使授课过程更贴近实际、系统性更强,有利于学生吸收掌握。学生反映这样学习使自己想学习、爱学习,特别是作品中蕴含着一种成就感。 2.教学手段的改革 (1)“工学结合” 本课程的课题选则来源于生产一线,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企业一线专家的亲临指导确定的。学生实习的数控技术中心是与天津新和船厂合作办学的、具有生产产品的真实生产厂,同时肩负着实习和生产两大功能。学生除完成基本功训练外,还要进行生产产品的加工实习,企业负责提供学生的实习、生产工位和工夹量具,进行技术指导,根据产品加工的效益,提供学生一定的生活工资。使学生边实习边体验企业环境,边实习边收益。 (2)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授课、计算机仿真及实际操作加工相结合的方法,将肢体语言与声光电有机的结合起来,全方位对学生实施情景教学,让学生听得懂,看得到,能动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推进“双证书”教育 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毕业生获得相应工种的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资格零培训和“零距离上岗”目标。 3.教材建设改革 课程组在参考高职优秀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院的教学特点,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组织编写一套适合本课程校本教材。由《数控机床编程指导书》、《数控机床操作指导书》《数控机床测试试题集》组成。 4.作业、考核方法与成绩改革 作业采用了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课外完成对工件的工艺设计,带着自己设计的方案和问题,课内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编程、仿真、加工。对于课内没有完成加工或想进一步发挥的学生,学院CAD/CAM中心、数控技术中心全天开放,为学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的场所和环境,学生可随时使用。实习后期数控中心还会结合自己的生产产品,布置涵盖零件合理性设计、零件的工艺分析、切削用量和刀具的选择、编程指令应用、实际加工等知识的大型综合课题,学生边设计、边生产,完成从课堂到实际的转换。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充分发挥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进行课题设计时,每个课题都制定了考核标准,教师根据学生在每个课题进行过程中表现及加工出作品的质量,评定出该课题的成绩。课程结束时根据每个课题的成绩,综合评定出本课程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