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官方)
 学院首页  学院概况  专业建设  品牌特色  师资队伍  实训基地  教学科研  招生就业  党群建设  学团工作  资源中心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组织机构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正文

机电工程学院简介

发布日期:2023-05-16     浏览次数:人次 【

机电工程学院是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建院之初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现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无人机应用技术、发电厂与电力系统、新能源装备技术、风力发电工程技术、氢能技术应用8个专业,在校生3000余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入选2021年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为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学院是乍得共和国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工程技术员5级职业标准、山东省职业教育“高士阳技能大师工作室” 山东省首批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建设单位;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二级院系协同创新联盟成员单位;中国电子劳动学会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人才培养基地电气自动化技术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和机电设备技术教学资源库(申报国家级)核心课程和数字教材建设单位;先后立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3项、省级教改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0项;建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先后荣获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30项;教师在先后在EI、核心期刊等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参编教材35部,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10部,与歌尔集团合作开发现代学徒制配套教材12部,开发活页式教材14部,工作手册式教材4部。主持或参与省、市、校级科研课题研究85项,获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

学院拥有一支学识丰富、技能突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完全能够满足高职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的实际需要。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兼职教师15人;硕士以上学历占60%,双师型教师达到96.8%。学院教师先后荣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教师中有数字化学习技术集成与应用教育部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知识测评项目知识体系(2023)专家1人中国信通院“智能+学院”工业互联网领域专家师资1人、中国电子劳动学会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专家1人、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委会2人、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理事1人、山东省电子信息行指委委员1人、山东省优秀辅导员1人、山东省技术能手1人、山东省软科学智库专家3人、省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3人、潍坊市青年岗位能手3人;8名教师来自企业的总设计师或软件设计师。

学院教学设施完善,实训设备先进。现建有博能新能源电力技术中心、西门子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实训室、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单片机、CAD机械绘图、数控机床与数控设备维护等20多个实验(训)室。实训设备包括电工仪器、电机、计算机、单片机、PLC控制设备、机件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各种操作台等五百多台套,设备总值上千万元,满足了各专业各学科的教学训练需要。建有10余个理实一体化教室,使教学更加贴近企业需要,使学生学习更加理论联系实际。

学院紧紧围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发展思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近十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大学生创新设计、电子设计及专项技能大赛,累计获奖近40余项。

学院先后与歌尔声学、海尔集团、潍柴动力、雷沃阿波斯、青岛海信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探索实践了“校-企-校”合作办学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等办学模式。学院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歌尔匠造产业学院;山东博能电力集团在学校投资800余万元,建设海洋新能源实训中心,校企共建海洋新能源电力产业学院,按照“1+1+1”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0536-3083194
学院地址: 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科教创新园区河滨街2号
教 学 楼: 一号教学楼二楼


学校官方微信

校园一卡通

招生办公室
Copyright © 2023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13022号